两会专题报道首页 > 网议两会

留守儿童 你在家乡还好吗?——民声川京连线
http://www.scol.com.cn 四川在线 ( 2007-3-15 8:42:02 ) 来源:四川日报

     ———“两会”民声川京连线(二)

  3月2日,从成都到北京。四川代表团乘坐的专机穿梭在万米高空。机舱内,“留守儿童”成为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杜青林和省委副书记、省长蒋巨峰交谈的话题。

  “两会”期间,在不同场合,“留守儿童”一词频繁出现在杜青林、蒋巨峰的讲话中。
  “照顾留守儿童,是一件利在当代、功在未来的大事……”结合四川实际,代表、委员们热议如何关爱留守儿童。

  (一)农村儿童,400余万留守“空巢”

  作为劳务输出大省,四川常年外出务工人员超过1800万。400余万农村儿童留守家中,或在爷爷奶奶身边,或寄宿在亲戚家里,或一个人生活。

  2005年,一项对全省10个县(市、区)的留守儿童家庭的走访调查显示,“空巢”生活对儿童影响负面较多,主要体现在:学习成绩普遍较差、行为道德失范、心理畸形发展、作为弱势群体容易遭受伤害等。

  此外,对387名“空巢学生”心理调查发现,106人有焦虑心理,107人有抑郁症状,88人属易怒性格。在井研县,新成立的未成年人法律援助站迄今共援助7名未成年犯罪儿童,其中4名属于“空巢儿童”。

  代表声音———不能只停留在呼吁的层面王新琼代表发现,巴中市平昌县坦溪镇60%的孩子因为父母外出,留守家中。一个9岁孩子甚至告诉她,不记得自己是否见过父母。

  王新琼担心,来自父母和完整家庭的亲情呵护的缺失,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这些儿童在家庭教育、伦理道德等方面的严重断层或缺位,“没有被给予充分的爱,又如何确保他们拥有一颗关爱他人、奉献社会的心?”

  王新琼说:“关心留守儿童,不能只停留在呼吁的层面了。”

  (二)关爱行动,3年覆盖400个乡镇

  2006年2月,由团省委牵头的“四川省留守学生关爱行动”正式启动,计划用3年时间,将参与“留守学生关爱行动”的大学生志愿者,覆盖到全省20个县(市、区)、400个乡镇。
  去年5月,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设立四川省留守学生爱心基金。企业家、机关干部、大学生、文艺工作者、普通工人纷纷捐款捐物。

  在遂宁,首个“留守儿童之家”成立,40多名留守儿童有了义务家长。在宜宾,2000多名老同志与5200名留守学生结对帮扶;在泸州市古蔺县,农村学校对留守儿童实行寄宿制。

  代表声音———家教缺位,学校教育要跟上胡华超代表是简阳市简城镇龙桥村党支部书记,这些天他惦记着一件事:今年,远近村的许多孩子都到村小学就读,他们中大多是留守儿童。

  “对缺乏家庭教育的留守孩子来说,学校教育更要跟上,但解决农村学校师资问题是个麻烦事。”胡华超介绍,因村小老师一个月几百元钱,加之村里没有教师宿舍,老师每月花在路上的钱几十上百块,因此一些老师留不住。

  胡华超说:“能不能在一些普通的师范学校设立免费班级,这些班级的毕业生直接输送到农村学校教书?”

  (三)一套机制,39万留守儿童受益

  一年实践,四川“留守学生关爱行动”逐渐形成一套机制———

  招募了一支“志愿者队伍”。以大学生志愿者、“五老”志愿者和机关干部、教师等为重点,10.7万余名志愿者与留守儿童“一助一”结对,给予他们有效的情感补偿。

  建设了一批“留守学生之家”。依托学校、社区和民间力量,全省建立起1500余所“留守学生之家”,集中解决留守学生课外学习辅导、课余文化生活、心理教育等问题。

  创立了一项“留守学生爱心基金”。迄今,该基金已筹集资金1200万元,为资助贫困留守学生提供了积极的经费支持。

  目前,我省共有2409个乡镇实施“留守学生关爱行动”,39万留守儿童直接受益。

  委员声音———加快均衡城乡教育资源王莉文委员说,解决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最好是让孩子去和城里务工的父母一起居住,其前提是他们在城里能享受到与农村一样的免费受教育权利。另一个办法是,国家加大投资,完善农村寄宿制学校,让这些远离父母直接关爱的孩子,除学习知识外,能在学校学会如何与人和谐共处。

  她同时建议,正在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增加政府对流动人口子女受教育和家长对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责任保障内容。此外,还应加快解决农村与城市之间、城市不同学校之间的教育资源失衡问题。

川报集团特派记者胡敏谭江琦方晓哺

编辑: 邱波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