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场舞和打篮球的“场地之争”,不仅折射了基础体育设施配套不足,更暴露出规则意识、协商能力和尊老爱幼传统美德的短板。【详细】
场地之争背后是服务意识缺失,是管理智慧的欠缺。冲突双方坐下来心平气和地“对话”在现实中很难行得通,需要有个“中间人”进行协调,此时,职能部门应该出面,不要强调此事不管自己管,也不要强调自己不是主管部门。【详细】
希望有关部门加以重视,分区规划,让所有群体的所有生活互不“侵犯”,各得所需,让整个社会井井有条,有广场舞的地方就有广场。【详细】
除了“震惊全国”的篮球场之争,六月中旬四川还发生了一起老人自杀拉年轻人垫背的新闻,再一次掀起“坏人变老”“老人变坏”的热议。
据报道,四川眉山市仁寿县一位6旬老人跳河自杀,接到报警的派出所民警杨立冬、辅警韩瑜先后跳下距岸3米,深超2米的河中营救,岂料老人先后两次勒住两人的脖子往水里按,并不断高喊:“我六十多岁的人了,我就是死也要拉你们年轻的垫背……”经过警民奋力救援,老人最终被安全救上岸,而被老人两次勒住脖子往水里按的民警杨立冬,多次呛水后漂出20多米远,最终也安全上岸。
不是坏人变老了,也不是老人变坏了,当我们过分纠缠于老人和坏人之间的关系时,就会混淆起码的伦理观,就如争论“警察该不该舍命救罪犯”一样。【详细】
一方面,不能仅仅将老人当时的行为简单地视为“情绪过激”,必须依法严惩,才是对救人民警最好的交待,也是对社会公众最好的交待。【详细】另一方面,看到有人跳河寻短见,莫说是人民警察要义不容辞下水救人,就是一般群众看到此番情景,也会奋不顾身,全力以赴跳河救人。 【详细】任何人的生命都是宝贵的,哪怕是“坏老人”,当他们面对危难时,扶助和救助是人伦光辉的体现。【详细】
需要看到,老年人群体和其他任何社会群体一样,个别人有悖道德甚至触犯法律法规的行为既正常也不代表全部,不能以个案渲染“仇老”。【详细】
无论哪一方赢得广场,都不算是给代际冲突划上圆满的句号。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代际冲突是一种必然的现象,只不过会因时代变化大小而表现得或强或弱。唯有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才是让鸿沟弥合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