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0月以来,西昌市以创建全国森林城市、全国生态城市、省级文明城市为载体,按照“清洁化、秩序化、优美化、标准化”要求,全面落实组织领导、宣传发动、六乱整治、城乡互动、设施建设和制度建设等六个到位,深入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着力把西昌建设成为中国西部最干净、最美丽、最适合人居创业的城市。 一、统一思想,组织领导到位 把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改善民生、提高区域竞争力和提升城市形象的一件大事来抓。成立了由市委书记任第一指挥长、市长任指挥长的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指挥部,下设办公室和市容环境整治组、绿美亮化组等十四个职能组。各部门、各乡镇、街道办事处也建立了相应的领导机构,形成了“千斤重担众人挑,人人肩上有指标”的工作格局。 二、提高认识,宣传发动到位 开辟了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专题栏目,及时报道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进展情况、存在的问题,以漫画的形式印制了《西昌市市民文明宣传手册》,共向市民放2万份,组织辖区各单位、居民、社区志愿者开展社区文化活动,共组织社区巡回文娱演出22场次。通过积极开展“小手牵大手活动”等各类主题活动,建立宣传栏520个,张贴宣传标语529幅,宣传人次达50余万人次。 三、突出重点,“六乱”整治到位 集中开展了大规模爱国卫生运动,深入整治“城中村”、“断头路”等卫生死角,集中清理“牛皮癣”,加强建筑工地管理,治理城乡牌匾广告,深入开展优美乡镇创建等活动。自集中治理行动开展以来,全市共组织37万余人次开展清洁卫生活动,清理垃圾13638吨,清除“牛皮癣”158万条,疏通排水管、沟55公里,查处占道经营9980起,规范各类广告2541条。 四、强化结合,城乡互动到位 一是与创建中国生态市相结合。加快推进东河水库、湿地公园、动漫乐园等重大项目建设,打造西部山地土壤保护生态功能区、中部安宁河流域特色产业与水土保持生态功能区和东南部山地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水源涵养生态功能区三个生态功能区。二是与创建中国森林城市相结合。加强城区视野范围内荒山荒坡绿化工程,对“一湖三河”及邛海周边的鹅掌河、官坝河沿岸进行规模绿化;打造安宁河流域沿线乡镇百里防护林带,打造107省道沿线百里公路防护林带。三是与创建省级文明城市相结合。广泛开展文明社区、文明单位、文明家庭、文明校园等文明细胞创建活动。 五、提升形象,设施建设到位 将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与城乡建设年项目建设有效结合,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全力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形象和品位。投资455万元,已完成合盐路、航天大道等重点路段改造、维护等工作;投资1000万元购置大型垃圾车和清运清洗车辆24辆;集中力量对16个市场进行了整治;投资2000万元购置50辆大容量、漂亮美观的公交车已投入到市民出行较为集中的热点公交线路营运…… 六、创新机制,制度建设到位 建立了州、市联动机制。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采用州、市行政企事业单位、驻昌部队包街,州级四大班子领导联系文明示范街道、市四大班子领导包片包乡的方式,对全市参与包街的232个单位进行划定区域、细化责任,明确任务。二是建立了城市网格式管理机制。将交通、环卫、园林、城管、派出所、交警等部门人员定岗定责,实施网络目标管理。三是建立了职能部门巡查值班和市民举报奖励制度。四是强化“门前三包”责任制。将“门前三包”责任制的范围延伸到主、次街面道路的路沿石、背街背巷的中心线。五是建立了卫生保洁制度。六是建立了责任追究制度。指挥部每周开展一次督查,对州、市领导签批、新闻曝光、督查组明察暗访的问题,进行跟踪督查,限期责令整改。同时,组织、纪检、监察部门将治理工作纳入行政效能监察,实行常态管理。
编辑:骆强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