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联关镇位于西昌市南部安宁河东岸,东靠安哈镇,西与中坝乡隔河相望,南接黄水乡,北邻西溪乡。全镇幅员面积54平方公里,距西昌市区30公里。107省道、成昆铁路、雅攀高速公路都经过辖区,交通十分方便。全镇地势自东向西倾斜,兼有高寒山区、低山区及河谷地带,最高海拔为哈土村鸠里登2925米,最低海拔是大德村下坝子1478米。总辖1个集镇,6个行政村(其中哈土村为彝族聚居村),41个村民小组,共有3189户,12752人,其中农业人口11832人,现有耕地10100亩。主要出产水稻、小麦、玉米、洋芋、石榴烤烟、蚕桑、洋葱、花椒等。 境内拥有闻名天下的“土林奇景”,更有目前为止所发掘的西南地区汉代最大的冶铜铸币工场,还有“中国•西昌乡村八景”之一“榴开客家”。 石榴红了 农民乐了 8月28日,秋风送爽的好时节,石榴红了。 由西昌市委、市政府主办,黄联关镇党委、政府承办的西昌市第二届石榴节在黄联关镇大德村的万亩石榴园中开幕了。西昌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黄玉超,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陈东,副市长朱明、周仕伦等参加了开幕式,并为评选出的全市“石榴王”颁奖。 走进安宁河畔的黄联关镇大德村,秋风阵阵,万亩石榴园的果香清爽宜人。村子旁,火车在飞驰,村子内,汽车在穿梭。一幢幢漂亮的楼房掩映在石榴林中,人们在田间、路旁忙碌着采收、运输石榴,一派欣欣向荣的新农村景象。 据了解,黄联关镇种植有优质石榴近万亩,仅大德村就有3千余亩,近年来石榴年产值达1000万元,仅此一项人平收入4500元,石榴产业成为全镇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大德村已被评为“全国绿色小康村”、“四川省一村一品示范村”。 镇党委书记沈海涛说,今年的石榴节该镇盛情邀请了州内外、省内外的游客到万亩石榴园中探寻客家文化、体验采摘乐趣。他说,镇上和村上已作出规划,下一步将在万亩石榴园中打造客家文化展示中心,建设观景步道,并在安宁河畔修建天然休闲度假场,以全面发展全镇石榴观光农业,大兴客家文化乡村旅游业,让大德村乃至全镇更加文明和谐、美丽富饶。 如今,大德村成为远近闻名的石榴村、富裕村,是四川优质石榴基地。 干了7年村干部的谢朝忠感言:“2002年以来,我看到村子里的石榴越种越多、楼房越修越多、村民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 但黄联关镇没有满足,今年上半年,为高质量承办中国.西昌第二届石榴节,凸显“榴开客家”景点独有的客家文化资源,从而把大德村打造成“凉山州客家第一村”,黄联关镇专门选派了镇村干部到世界文化遗产客家土楼所在地——永定进行考察,深度挖掘客家文化内涵,寻找景点打造新思路;并争取省、州资金70万元,强化景区基础设施建设,打造一批生态农业观光精点路线,全面提升“榴开客家”品牌效益。 同时,以举办中国.西昌第二届石榴节为抓手,针对首届石榴节中存在的客家文化特色不明显,村容整洁优美不明显,客家饮食优势不明显,亮点景观不明显等不足,大力推进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集中打造客家文化展示的景观景点,有效整合黄联土林、客家文化、石榴田园风光等旅游资源,进一步提升“榴开客家”这一乡村八景的品牌效益。把黄联打造成“客家文化的展示体,农产品品牌的展示体,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展示体,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展示体”。最终把石榴节的举办地大德村打造成“凉山州的客家第一村”。 蔬菜绿了 鹿马富了 黄联关镇让人眼前一亮的还有鹿马村。 走进鹿马村,道路两旁绿油油的蔬菜,让人赏心悦目的同时也食指大动。 黄联关镇鹿马村现有农户762户、3000人,耕地64256亩。按照市委市政府“农业转型”战略部署,黄联关镇积极发展特色经济,抓住黄联关镇地处经久工业园区和黄水工业园区中间位置的地理优势,提出了建设千亩优质无公害蔬菜基地的目标。 2008年,在州、市各级领导的支持和帮助下,在鹿马村建立了50亩蔬菜大棚,第一季实现产值75万元,亩增收1.3万余元。 农业发展必须形成规模优势,有规模才能有效益。产业化必须规模化,目前,鹿马村100%的大棚都种植良种海椒和豇豆,平均日产可达4450斤。因为有规模,来自周边地区的商贩源源不断,产品不愁销路。今年预计鹿马村大棚蔬菜可实现产值150万元。 蔬菜绿了,鹿马的村民富了。通过发展蔬菜示范区,村两委班子更加团结一致,凝聚力、战斗力明显增强,与农民群众的感情也更加贴近。 同时,发展大棚以来,鹿马村菜农把全部精力都用在管理大棚上,经常忙于浇水、施肥、抗病防病和学习探讨种植技术,菜农们互帮互助、互相学习,村风、民风日益好转。 此外,鹿马村农民从大棚种植中得到的实实在在利益,不仅激发了本村群众发展大棚积极性,而且相邻里的石坝、新镇等村也开始踊跃要求发展。 镇党委、政府规划建设的占地1000亩优质无公害蔬菜基地已成为众心所盼,民心所向的一个民心工程。 环境好了 发展快了 产业结构调整的成功和石榴节的成功举办,经济良好的发展,让黄联关镇党委、政府一班人想得更远。 他们将“农业镇”镇情与建制镇特点紧密结合,在致力于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同时,紧抓集镇建设管理,以“环境优美乡镇”创建、“城乡环境综合整治”为抓手,深入推进小城镇建设和管理。 针对存在的集镇公共设施滞后、生活垃圾及污水排放无序、农村生活用能源清洁化普及率低等现象,积极采取措施,新建垃圾池27个,垃圾中转站一座;下水道清淤2000米;发放流动垃圾桶100个;建立健全集镇商户卫生评比制度,设立评比公示栏一个;开展全民卫生大清扫十余次,发放环境整治宣传单2500余份,全民环保意识有了很大提高。 亮点的打造不仅提升了黄联关镇城乡一体化水平,更促进了社会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 今年上半年,全镇实现国内生产总值4250万元,同比增长12%;工业总产值7000万元,同比增长23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19万元,同比增长393%;农民人均纯收入已完成2900元,较上年同期增长998元,预计年底可达5500元,实现增长41%;烤烟种植面积1044亩;完成农业灌溉主干渠岁修32公里;投入资金410万元完成农业综合开发6000亩;清偿历史旧欠15万元。 全镇呈现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全面进步的发展新态势。 进入金秋,黄联关镇正在规范食品卫生行业、网吧、游戏机厅等娱乐场所,加强镇内垃圾回收、处理标准化管理,努力向天蓝、地绿、水清、街净、路畅、灯明迈进,优化投资环境;立足于抓紧、抓实、抓细、抓好,着力解决一批与群众生产生活紧密相关的看病就医、文化生活、基础设施建设等民生问题,进一步改善人居环境,努力提升人民幸福指数。 石榴飘香黄联关,客家情谊深又长。相信未来的黄联关镇会更加美好,黄联关镇的人民会更加幸福。
编辑:骆强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