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华秋实七十载 继往开来谱华章 副省长张作哈、州委书记翟占一发来贺电 州委副书记、州长张支铁到会讲话 11月21日上午,西昌学院北校区中心广场彩旗猎猎,欢声阵阵。这一天,我省民族地区首家本科院校西昌学院,迎来了建校70周年华诞。四川省副省长张作哈、凉山州委书记翟占一等领导及国家教育部民教司、北京大学、美国斯旺西大学等60余家单位和院校发来贺信贺电,凉山州委副书记、州长张支铁,州委常委、宣传部长王金铁,州委常委、州委秘书长康俊及州人大、州政府、州政协部分领导和省教育厅、团省委领导以及30余所省内外高校负责人出席了庆典大会,凉山州17县(市)县委书记、县(市)长及西昌学院众多校友参加了庆典活动。庆典大会由西昌学院党委书记张克蒂主持,西昌学院院长夏明忠致词。 70年风雨洗礼、砥砺前行,70年矢志办学、弦歌不断。70年前,北洋工学院院长李书田博士率专家教授,携仪器设备,南下川康,选址西昌泸山办学,创建国立西康技艺专科学校。历风雨几度迁徙,经岁月几度更名,国立西康技艺专科学校先后更名为西昌技艺专科学校、西昌专科学校、西昌农业学校、西昌“五七”农业大学,1978年经国务院批准,西昌农业高等专科学校、西昌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建立,2003年5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与凉山大学、凉山教育学院四校合并组建西昌学院,2004年4月,西昌学院隆重揭牌。建院后,西昌学院逐步迈入了本科教育的正常轨道,办学水平和综合实力得到明显提升,2007年获四川省人民政府学士学位授予权,实现了办学层次的新跨越;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办学条件日益改善,目前学院有全日制在校生13300余人,成教生12300余人,校园占地面积1851亩,建筑面积41万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总值9320万元,馆藏图书176万册;学科建设不断推进,培养质量稳步提升,已建成本科专业40个,覆盖7大学科门类22个二级学科,形成了较为鲜明的专业培养体系,获国家和省部级教学成果奖34项;队伍建设不断加强,师资结构明显改善,有专任教师700余人,高级职称教师270人,博士和硕士380人,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省州学术带头人、突出贡献专家18人;科研水平不断提高,创新体系基本形成,承担各类重大项目350项,投入研究经费5800余万元,获省部级科研成果奖30余项,国家发明专利7项,培育新品种10余个,出版专著272部,在川西南地区推广科技成果50余项;对外交流不断发展,国际合作逐步推进,与美、英、日等国的大学和科研机构建立了科技交流与互派留学生等合作关系,从国内外大学和科研院所聘请客座教授180余人,获“四川省教育外事工作先进集体”称号;素质教育不断深化,能力培养成效显著,参加国家暨省级大学生科技及创业竞赛获奖29项,获国家和省级大学生艺术奖47项,连续4年获全国社会实践先进集体,毕业生一次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2%以上,连续4年获“四川省就业工作先进集体”。今日西昌学院步入了全新的办学阶段。 副省长张作哈发来贺信,他说:“西昌学院坚持党的教育方针,立足凉山、面向全川、服务西南,扎根边远地区,为民族地区的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做出了积极贡献。希望你们抓住高等教育发展的机遇,以生为本,以师强校,注重内涵发展,强化培养质量,紧密结合地方社会经济的需要,继续培养‘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应用型创新人才。” 州委书记翟占一在贺信中说,“长期以来,西昌学院始终坚持‘注重质量,强化特色,提升水平,持续发展’的办学方针,以学生成长成材为宗旨,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以推进‘质量工程’为重点,奋力推进知名学院的建设,教学和科研取得显著成绩,成为凉山州人才培养基地和科学研究中心,为凉山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希望全校师生继续发扬优良传统和作风,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为实施‘科教兴凉’战略和推进凉山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州委副书记、州长张支铁在庆典大会上讲话。他说,从1939年创办的西康技艺专科学校,到2004年组建的西昌学院,在不同的年代、不同的校园,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人才,为凉山经济社会和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特别是学院组建以来,办学水平和综合实力得到显著提高,希望学院进一步解放思想,秉承“明德、乐学、求是、至善”的精神,结合凉山资源优势,找准办学的结合点和切入点,借脑引智,借梯登高,开放办学,努力打造民族地区高等教育的质量与品牌,跻身全国民族地区一流大学行列,培养更多高素质人才,为凉山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据悉,西昌学院在校庆期间还开展了校友论坛、学术报告、主题演讲比赛、篝火晚会等丰富多彩的庆祝活动。
编辑:骆强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