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四川在线首页 >> 凉山频道 >> 西昌 >> 正文

西昌市加快推进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变
http://www.scol.com.cn 四川在线 ( 2009-12-18 10:20:55 ) 来源:凉山州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2009年,西昌市加快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变,面向市场调结构,依靠科技提高质量,在优化生猪、家禽生产的同时,大力发展奶牛、肉牛、羊、鹅等草食节粮型畜禽生产。围绕生猪标准化规模场(户)、现代农业生猪生产建设、畜禽品种改良目等畜牧产业助农增收工程的实施,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的畜禽商品生产。据预报,2009年全市生猪出栏100.2万头、较上年同期增长22.43%,牛出栏3.52万头、较上年同期增长14.28%,羊出栏25.55万只、较上年同期增长17.09%,家禽出栏1001万羽、较上年同期增长22.67%,肉类总产量10万吨、较上年同期增长19.04%、牧业产值18.22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3.28%。
    (一)切实抓好动物重大疫病防控和食品安全工作。
  一是认真开展动物疫病防制和免疫标识管理工作。截止11月20日,全市共免疫禽流感587.81万羽(其中鸡248.12万羽,水禽282.16万羽),免疫密度达100%;免疫猪瘟116.5万头份,免疫密度达100%;免疫口蹄疫197.46万头份(其中猪116.5万头份,牛16.78万头分,羊64.18万头份),免疫密度达100%,高致病性猪蓝耳病111.19万头份,免疫耳标佩带率为100%。
  二是加强疫病监测,提高预警预报能力。2009年5月5日起,按照省、州文件精神,为全面掌握我市生猪动态,在我市开展猪流感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实行日报告制,共查37个乡231个村1774组109482户农户、共监测普查猪62.11万头。要求各片区畜牧兽医中心站进一步落实巡查周志,对重点养殖场和养殖区域进行每周巡查,将人员落实到村,并充分发挥村防员兼疫情观察员的作用,对各村的疫情进行监控,遇突发疫情随时报告。有利于及时全面掌握全市动态,确保我市洁净无疫。同时加强对生产及屠宰环节的监测,充分利用农业部西昌市疫情测报站的优势,采取长期定点和随机抽样的方式,开展动物疫病的监测工作;采集各种畜禽血清1175份,猪尿样10头份,鸡、鸭泄殖腔试子160羽份,羊鼻试子14份,猪鼻试子30头份,猪脾脏、淋巴结30头份;猪脊髓、淋巴结20头份,牛奶20头份,猪肺、脾脏、淋巴结30头份,送省、州进行畜禽疫病及兽药残留等监测。
  三是狠抓食品安全工作。为了从源头确保“放心肉”工程的实施,共检查辖区内兽药、饲料市场96次,共出动执法人员50人次,共查处违规经营企业7家,没收非GMP兽药和过期失效兽药550盒(瓶)、货值金额 1480.00元,不合格产品全部监督销毁,并处罚没款4830元,确保了我市没有盐酸克伦特罗(瘦肉精)、硝基呋喃等有害物质的存在。严格检疫,强化检疫监督,以检促免,以免促防,加强畜禽产地、屠宰、运输检疫工作,严格执行产地检疫和屠宰检疫的有关规定和操作规范,建立健全报检制度。加大对畜禽交易市场的督查力度,严查私屠滥宰行为,对病死动物严格做到“四不处理”(即不准宰杀、不准食用、不准出售和无害化处理),确保动物及动物产品安全。1-10月份全市产地检疫共检疫动物735.65万头(只、羽),屠宰检疫共检疫动物46.69万头(羽),检出染疫猪253头、牛羊23头、禽851羽,染疫动物及动物产品全部进行无害化处理。
  (二)认真开展畜牧产业助农增收工程项目建设。
  一是开展生猪标准化养殖场(户)建设项目。在礼州、小庙、兴胜、马道、佑君、高草等乡镇7个养殖场开展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通过现场培训、指导,完成了圈舍标准化改扩建2400平方米,建沼气池400m3立方米,限位栏364个、产仔栏156个、保育栏156个的建设任务。
  二是开展现代农业生猪生产。2008年7月在礼州、小庙、兴胜、马道、佑君、高草等12个乡镇的219(其中9户为设备采购节约资金增加户)户农户开展现代农业生猪生产建设项目,共建设猪舍2.81万平方米,完成任务数的122%;安装限位栏1290套、产仔栏640个、保育栏640个,保温板640个,道路硬化2400平方米,完成任务数的100%。饲养YL母猪1050头,形成年生产仔猪25410头、出栏优质肉猪24000头的生产规模,完成了项目实施方案全部建设内容。
  三是认真落实蛋鸡标准化规模养殖场改造以奖代补项目资金。根据省、州蛋鸡标准化规模养殖场改造以奖代补相关文件要求,认真开展了政策宣传,对全市蛋鸡养殖户进行摸底调查,达到蛋鸡存栏规模条件的蛋鸡养殖场(户)有13个,市财政、畜牧部门对提出“以奖代补”奖励验收申请的西昌华宁公司礼州蛋鸡养殖场的场址、饲养密度、设施与设备、管理及防疫、环保要求等推荐资格进行实地核查及相关条件审核,经逐级上报、审核、验收,该场获得奖励资金10万元。
  四是加强品种改良,提高群体质量,增强产品市场竞争力。依托已建立的西昌市猪人工授精中心站,在坝区乡镇建立猪人工授精站点24个,购置精液贮存恒温箱24个,购置猪人工授精器械2万套(含精液稀释剂),形成猪人工受精网络体系。抓住猪价持续下跌时机,引进良种母猪250头,更换规模户良种。引进优质牛的冻精,开展奶牛、水牛品种改良,提高了商品畜的品质和较高的生产性能,为加快我市品种改良步伐发挥突出的作用。
  五是开展西昌市2008年度两项资金波尔山羊种羊生产基地建设项目的实施。从今年1月实施方案的拟定批复到6月12日,项目建设内容已全面实施完成,完成项目羊舍建设540平方米,其中:修建标准化漏缝式羊舍80平方米,改建或扩建普通漏缝式羊舍460平方米,完成任务数的100%。调回波尔山羊种羊30只,其中:种公羊2只,种母羊28只,全部投放给2户波尔山羊种羊纯繁户,完成项目任务数的100%。项目共计开展技术培训6期12个专题,培训农户349人次,项目户户均培训6人次,培训基层畜牧兽医站技术人员18人次,发放技术资料32本。
  (三)加强畜禽养殖管理,规范养殖场生产经营行为。
  按照《四川省畜牧食品局关于加强畜禽养殖管理的通知》精神,及时组织市内畜禽养殖场(小区、户)按照备案程序及时申报备案,全市共有34户规模养殖场(户)进行了备案,合格的编出畜禽标识代码,向社会公布。同时督促和指导畜禽养殖场(小区)依法建立科学、规范的养殖档案,要求准确填写有关信息;督促外种猪场进行种畜个体管理,按照《办法》和优良种畜登记的要求,建立种畜个体养殖档案要详细注明有关信息,种畜调运时个体档案应当随同调运。                             
  (四)真开展生鲜乳专项整治行动,保障人民吃放心奶。
  根据州畜牧局《2009年生鲜乳专项整治行动实施方案》的要求,制定《西昌市2009年生鲜乳专项整治行动实施方案》,围绕生鲜乳生产、收购和运输三个关键环节,强化制度建设,加强监督监测,规范生产经营,开展技术服务,加强执法监管,全面提高生鲜乳质量安全水平。一是对全市范围内的三牧乳业等乳品加工企业及奶牛养殖场户贯彻落实《乳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条例》的情况进行了监督检查,要求奶牛养殖户必须建立完善的养殖档案,规范投入品如饲料、兽药的记录记载,做到追溯有源;乳品企业做好生鲜乳交接、收购、检测、销售等记录。二是做好生鲜奶常规和三聚氢胺等项目的检测,经检查生鲜乳收购站检查率达到100%,生鲜乳中三聚氰胺检测合格率100%;三是按照相关文件要求,对4家乳品企业建奶站进行资格审核,按照办证条件,在具备办证条件的4家乳品企业新建奶站6个,发放了生鲜乳收购许可证6份,生鲜乳准运证明2个。
  (五)认真落实国家政策性能繁母猪、保险补贴政策。
  按照国务院、省、州关于落实政策性能繁母猪补贴工作的要求,在财政部门、各乡镇的密切配合下,全面开展了能繁母猪补贴工作,经过两次核实审查,共补贴能繁母猪58223头,受益农户33050户,财政补贴资金582.23万元。同时积极配合两个保险公司做好能繁母猪、奶牛、育肥猪保险协调工作。
  (六)推广种植优质牧草,开展种草养畜工作。
  为配合退耕还草、草畜“3550”工程,大力推广以紫花苜蓿、光叶紫花苕和黑麦草为主的优质牧草种植,2009年在13个彝族乡镇实施2600亩的示范片种草,为全市发展奶牛、肉牛、羊、鹅等草食畜生产提供充足的饲草资源,加快草食畜的发展。  
  (七)着力推进牧业产业化,培育畜牧品牌经营主体。
  积极培育、扶持有较强开发加工能力和市场拓展能力的三牧乳业、华宁公司、思奇香食品、元龙食品等牧业龙头企业,围绕优势主导产业,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引导企业与农户之间建立更加稳定的产销合同和服务契约,实现小生产与大市场的有效对接。
   (八)积极开展科普宣传和新技术培训。
  在乡镇开展畜禽标准化养殖技术培训,利用现场指导、讲座、多媒体等方式,开展种草养奶牛、肉牛、奶水牛综合配套技术、生态养鸡配套技术、DLY猪生产配套技术、畜牧绿色证书等培训,共培训30期,培训人员6000人次。  
  (九)开展乡镇兽医站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该项目列为第三批扩大内需中央财政资金项目,项目总投资298万元,到位298万元,涉及16个乡镇畜牧兽医站和6个片区畜牧兽医中心站。目前,项目涉及的乡镇建设用地征地、建设规划、施工图设计、项目招投标等工作基本完成,已有3个乡镇开工建设。

编辑:骆强 [关闭窗口]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