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四川在线首页 >> 凉山频道 >> 西昌 >> 正文

廉租房:圆了困难群众安居梦
http://www.scol.com.cn 四川在线 ( 2009-12-25 14:31:17 ) 来源:凉山日报
 

   “感谢党和政府,让我们圆了住上楼房的梦!”迎着冬日暖阳,走进位于西昌市河东街的廉租房住宅小区,处处能听到群众发自内心的赞扬声。
  河东街的廉租房小区于2008年10月21日正式破土动工,一期工程建设的240套廉租住房于今年5月建成投入使用,使众多困难群众住上了梦寐已久的新房。
  家住西昌市龙眼井居民点的张福珍老人是西昌市廉租住房政策的受益户之一。多年来,全家五个孩子与两个老人一起挤住在30多平方米的房子内,整间房子就只能放下几个人住的床,连落脚的地都没有,只能是一进屋就坐在床上,做饭就只能在过道里。
  “家里还有一个残疾的女儿,吃喝拉撒都只能在这个小小的房子里面。亲戚朋友些来了,连门都不敢进。”说到这里,张福珍老人唏嘘不已。
  搬进了廉租房惠民小区,有了属于自己的新家,张福珍老人的喜悦溢于言表:“像我家这样的状况,这一辈子都不可能买得起房子,是党的好政策让我们住上了新房啊。”
  西昌市房管局的工作人员说,廉租房的建设针对住房困难群体,以城市的低保户和低收入家庭为主。开展廉租住房建设工作就是为了满足城镇最低收入家庭基本住房需求为目的,建立和完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城镇住房保障制度,通过政府的积极干预,使广大的低收入家庭能够充分享受经济发展的成果,实现“居者有其屋”的社会目标。
  “我们每安一户住户入住的时候都很谨慎,要求按照规定审核、选择住户。”据西昌市廉租房相关负责人介绍,西昌市的廉租房惠民小区是凉山州第一个建成的廉租住房小区,首批入住家庭主要面向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难(双困户)家庭,优先解决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家庭以及孤老病残等继续救助家庭的住房困难。惠民小区目前接纳的60户住户全都是老、弱、病、残等弱势群体。
  “我是在今年8月8日搬进来的,在这里住了一个多月了,这里住起来很舒服,空气好,房间里水、电、气都是通的,还有卫生间。”70岁的回族老人马得秀,高兴地把我们带进她的房间参观。
  马婆婆带着记者参观房间里的每个角落。“你看,卫生间还贴了瓷砖,没想到在我70岁的时候,还能有这么好的日子过!”马婆婆告诉记者,在搬进廉租房之前,她居住在市郊区一幢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修建的土房里,摇摇欲坠的老房、残破露泥的火炕、四壁透风的土墙,至今还让老人心存余悸。”
  西昌市廉租住房(惠民小区)一期工程项目按照“标准适度、功能齐全、经济适用,环保节能”的建设标准,总投资2460万元,占地面积10亩,建设规模12037.80平方米,修建6栋楼,240套住房,每套住房面积控制在50平方米以内,户型为一厅二卧一厨一卫,房屋全部进行装修,住户可以直接入住。
  据介绍,惠民小区里的廉租房住户不仅有汉族,还有彝族、回族和藏族等少数民族,他们和睦相处,相互帮助,其乐融融……
  廉租房管理的负责人说,目前工作中最大的难题还是管理。由于惠民小区目前接纳的住户全都是老、弱、病、残等弱势群体,还有部分患有精神疾病的人,所以在治安方面,他们一刻也不敢松懈,随时派人在小区内外巡逻。另外,这里的工作人员除了完成本职工作以外,还是整个小区的保安和“保姆”。帮助住户搬运、买菜、通下水道、清洁等,这些都成了他们的家常便饭。
  为减轻困难群众的经济负担,西昌市确定的廉租住房租金标准每月每平方米1元,只有市场租金的1/7左右,物管费每月每平方米0.2元,由于物业管理费用低,很多物业单位都不愿意接这样一份没有利润的活儿。
  于是,西昌市政府以及廉租房主管部门想方设法,联合各大企业和单位,逐一解决相关问题,使困难群众住得进、住得起、住得舒心、住得满意,真正受惠、受益。
  小区的负责人也向社会发出呼吁:“希望更多的企业和单位多关注一下这里的住户,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目前,西昌市位于河东街的廉租住房二期工程,正在加紧建设。位于宁远桥街附近的三期工程,也将于近期开工。廉租房,正在向越来越多的困难群众走来!


编辑:骆强 [关闭窗口]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