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的乡村旅游发展历程,占据了西昌旅游业发展史又一个闪光之段…… 2009年12月28日,西昌市兴胜乡江管村人山人海、彩旗飘扬,来自成都、攀枝花以及西昌本地的市民在这里齐聚一堂,欢声笑语共庆西昌市第二届草莓节开幕,该市去冬今春“阳光之旅草莓乡村游”的序幕也带着甜蜜的笑容徐徐拉开。 前来的游客笑开了颜,去草莓园享受亲手采摘草莓带来的乐趣,或到农家乐尝鲜草莓特色大餐、酌饮草莓泡酒,抑或兴致勃勃地逗留于草莓展销点位前,准备购买自己满意的草莓送亲友,在享受温暖阳光的同时、吃上冬日第一口新鲜草莓的游客非常满足。 当地的农户更是笑开了颜,“太好卖了,我们一家都忙不过来,才一个多小时卖了40多斤了”、“我家的农家乐昨天刚开张就来了两桌客人,今天15桌全部订出去了”……而前一年同期举办的“草莓节”尝到甜头的农户这一年更是攒足了劲抓住机遇让自己的腰包越来越鼓。 从300亩到1000亩,农家乐由6家到14家,草莓品种从三个到九个,收入翻了两番,有的农户甚至更多……2009年的兴胜,在发展乡村旅游上,历史性地往前跨越了一大步。 同一年,喜气洋洋的不仅是兴胜。 西昌市月华乡新华村,成功举办第二届油桃采摘节,2009年,油桃产业实现销售收入1000多万元,节庆期间共接待游客40000多人,比2008年增长25%,餐饮收入40多万元,实现乡村旅游总收入300多万元。 喜人的数据增长背后,是该村发展乡村旅游的种植规模、运作机制、环境卫生、服务能力、发展意识等的上档升级。采取“政府主导、合作社主体、市场运作、农户参与”的办节机制运作,油桃、杏子种植面积发展到4000多余亩,投产面积达2000多亩。通过发展乡村旅游,“桃瑞月华”旅游品牌更加美名四扬,除油桃外,该乡传统的酿酒葡萄、杏子以及垂钓于农家鱼塘、品尝地道农家菜等都给游客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另外,月华乡还开始着手在新华村打造目前全国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知青农场,其定位是全国性的旅游景区,那时,月华乡的乡村旅游将得到质的飞跃。 想吃海边的鱼了,想吃山上的野菌了,想看桃花、想摘蜜桃了——去川兴吧!充分利用面临邛海、旁依泸山、背靠尔舞山的区位优势,抓住西昌市发展乡村旅游整体上档升级的历史机遇,川兴镇在2009年对农家乐进行大力整治,成功举办第二届桃花节、第二届蜜桃采摘节,并在半匹山投资400余万元重点打造五星级农家乐“桃源农庄”,当年的乡村旅游经济收入,更是位列全市之首。 西乡葡萄采摘节、高枧荷花节、安哈梨花节、礼州古镇文化节、裕隆伊斯兰文化节……2009年,一朵朵乡村旅游之花陆续盛开在西昌的四面八方,灿烂地将西昌的旅游业映红了半边天。 2009年5月1日至30日,四川省首届农家乐旅游文化节举行,作为主会场的西昌,向八方宾客隆重推出樟木樱桃节、安哈民族风情、月华油桃采摘节等一系列乡村旅游项目,全面展示了西昌市独具魅力的文化旅游资源和乡村自然风情。 为期1个月的农家乐乡村旅游文化节,西昌市接待游客117.24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6.26亿元。农家乐从业人员的素质、服务水平明显提高,优质农产品价值得到较大提升,农民收入实现稳定增长。 这一年,西昌乡村旅游蓬勃发展,活力无限。新增安哈梨花节、礼州古镇文化节、裕隆伊斯兰文化节等乡村旅游节十余个,全年举办乡村旅游及邛海周边节庆活动23个,新增农家乐120家,乡村旅游从业人员达到2万余人。让游客充分感受到了西昌“月月有节庆,时时有震撼”。 结合节气轮回以及当地特色,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的四大板块的运作模式,打造出涵盖民族风情、湖滨养生、古镇文化以及生态农业的四大乡村游金牌线路,其中南线、东线2条乡村游线路入选四川乡村游金牌线路。25家星级农家乐参加全省十佳农家乐评选,并有3家荣获十佳农家乐称号。 伴随着各乡村环境的优化,产业层次的改变,农民收入的增加,西昌的乡村踏着时代发展的步伐,哼着歌儿,融入了城乡一体化的城市化进程中。同时也昭示了现代生活中,对旅游的重新定位:什么是旅游?现在的旅游时尚是什么?随着国内旅游的发展,乡村旅游越来越受到青睐和推崇,旅游业到农村去开辟广阔的天地,借农业经济的优势求发展,农业借旅游业的优势求进步,两种产业相互促进,相互联姻,相得益彰。 如此一来,四川省首届农家乐旅游文化节的主会场定落西昌,就在意料之外,也在意料之中了。 如此一来,西昌市成为全省、乃至全国发展乡村旅游的典范,也就顺理成章了。
编辑:骆强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