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现在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办,不敢跟其他人说,心里总在想这件事,学习也学不进去……”比起其他同龄人,18岁的小君显得苍白瘦弱。谁能想到,这样一个稚气未脱的大男孩,竟然是一而再,再而三的骗局受害者? 中奖电话 掀起少年内心狂澜 2009年11月28日,正在西昌某中学读高三的小君,接到一个来自“顺泰公司”的电话。据来电人称,他叫李林瓜,是顺泰公司的高层管理,因北京分公司成立10周年,总部举行了一次盛大的抽奖活动,而小君成了这次活动的幸运儿。他的手机号码被电脑抽中,获得二等奖22万元港币,请他尽快上网核实信息并领取奖金。就是这样的一个电话,开始了小君近半年的噩梦。 家住西昌某乡的小君,家庭十分贫困,父亲早年去世,母亲不知去向,只有他与妹妹相依为命。家中唯一的经济来源是政府每月发放的低保,日子过得十分艰难。长期住校使小君的生活单纯而闭塞,对于媒体经常报道的种种骗局,他一无所知。“我接到这个电话时,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一面欣喜若狂,一面也在质疑这天上掉馅饼的好事,反正是心绪难平!”小君说。 按照李林瓜提供的网址,小君找到了“顺泰公司”的网站,并根据网站的提示,拨打了“国家税务局”的电话。电话中,一位叫“霍思明”的“公证员”告诉他,他的确中了22万港币的大奖,只要他往某账户汇入800元公证金,这22万元港币就会如数打到他的卡上。 一个靠低保生活的高中生,上哪儿找800元公证费呢?他想到了家中一万余元的积蓄。小君爷爷在前些年遭遇车祸去世,这一万余元是当时的赔偿金,留给两兄妹读书交学费。小君知道这钱不到万不得已绝不能用,但此时的小君已经被冲昏了头脑,22万港币,足以改变自己和妹妹的生活。他已经想不起还需求证什么,800元换22万元,这笔账谁都会算。他一咬牙,按照提示,给“公证处”汇去了800元。 之后发生的事情与披露的诈骗手段如出一辙,骗子又以各种借口要求小君往账户里汇钱:第二天,“公证员”再次来电:“公证费已经收到,正办理奖金交付手续。按照规定,您还需要支付一定税金和保险费,共计2000元。这是法律规定的,不是我们公司收的。”未及多虑,小君当天就向“公证员”提供的另一个账户汇去了2000元。12月5日,“公证员”的来电将小君的喜悦推向高潮:“不好意思!由于我们的疏漏,错将您中的一等奖看成二等奖,一等奖的奖品是价值28.2万元!”小君欣喜若狂,马上主动问道:“那还需要补些什么手续呀?”“谢谢您对我们工作的支持!跟以前一样,还是那些费用,只是补交差价5800元。”片刻迟疑后,小君依旧如数汇款。当天下午,小君再次接到来电:“你的手续已经完善,钱即将到账,只需你再交8000元的国际业务费,钱立即到帐。” 8000元又如数汇出,然后就是焦急而喜悦的等待。 网络投诉 少年遭遇落井下石 等到小君意识到什么的时候,他已经被骗走现金16600元。 眼看两兄妹的读书钱石沉大海,杳无音讯,小君彻底慌了。然而,这个单纯的少年却没有报警,再一次选择了网络。通过百度搜索,小君登陆了一个“网络投诉点”并拨打了该网站的投诉电话,向“接待员”讲述了自己的遭遇,接待员认真作了“案例记录”,并对小君表示关心和鼓励。小君受到安慰,看到了希望,按照投诉员的指示,他立刻向“投诉点”汇款2000元作为“破案保证金”。心如乱麻、绝处逢生的他何曾想到自己再一次落入了陷阱,家中最后的2000元,就这样打了水漂。 12月18日,小君才悔恨交加地去西昌长安派出所报警。时间的延误,给破案造成了极大的困难。尽管小君在骗子最后一次来电时进行了手机录音,但仅凭一个随时可以丢弃不用的电话号码,追查难度可想而知。万般无奈下,他给记者发来邮件,寻求帮助。 □记者手记 面对这个一次次上当受骗的男孩,记者的心情难以平静。我们身边处处存在骗局陷阱,成年人都未必清醒,更何况一个毫无涉世经验的少年?如果身在学校的小君能关注一下时事而不是一味埋首书本,也许就不会上当受骗;如果小君在接到中奖电话后,能向长辈、老师、同学或是朋友询问倾诉,也许就不会上当受骗;如果在发现自己深陷骗局后能向派出所报案而不是选择网络,也许就不会一而再再而三的落入骗子的圈套。过于封闭的生活、贫困生活的压力、错误的金钱观、淡薄的法律意识以及极度缺乏的与人交流,都是造成小君深陷骗局的原因。而这些,都不得不引发我们的思考。 小君匆匆讲完自己的遭遇后,又赶回学校上晚自习了,他和妹妹今后的生活没了着落,但学习不能松懈。我建议他把这件事告诉值得信赖的老师,以缓解心头的压力。人生总是会遭遇挫折,而有时挫折也是难得的经验教训。相信经过这次经历,小君会变得成熟坚强。希望大家都来关心小君,帮他渡过眼前的难关。
编辑:骆强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