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3日,检查验收组结束对西昌“创森”工作的检查验收,并举行情况通报会通报了对西昌市创森工作的检查情况,会上,检查验收组对创森工作进行了耐心指导和充分肯定,客观公正地指出了问题和不足,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使西昌市倍感鼓舞和振奋。检查验收组将把结果交国家林业局,于本月28日至29日在武汉召开的中国第七届森林城市论坛上公布。 在3天的检查验收工作中,检查验收组深入西昌城区、邛海环线和乡村实地查看,直观地了解了西昌市城区、郊外及农村的绿化工作的实施情况和取得的实效。结合听取的汇报和材料,验收组认为西昌市下了很大决心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并且取得了明显成效,使西昌市生态建设水平发生了质的飞跃,城市中基本形成了与经济发展、人民群众生活相适应的生态系统。 检查验收组认为,西昌市在建设中主要领导亲自抓,并形成了上下联动、左右协同的工作机制,各部门各司其职,切实发挥了作用,工作扎实推进,并带动了全民参与城市森林建设;“创森”是科学态度和求实精神的结合,容不得莽撞和虚假,西昌市在创建过程中做到了自然与人工结合、历史与现代结合、精巧与大气结合、好看与使用结合;“创森”的目的是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提升群众的文明理念,西昌市在党、政带头大力建设城市森林的同时,采用多种形式广泛发动群众参与,既取得了明显成效,又提升了群众的文明意识;“创森”对城市的发展有着全面的推动作用,西昌创森必将是西昌历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专家认为,西昌市“创森”目标明确,规划设计科学合理,“政府主导、规划龙头、两创联动、城乡互动、捆绑投入、项目推进、点面覆盖、民众参与”的工作机制效果显著,使得造林绿化质量高。西昌市“创森”工作过程中还兼顾了农村发展,把“创森”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结合起来,做到了城乡一体化,很有意义。 国家林业局宣传办副主任、检查验收组组长叶智希望,西昌市在以后的城市森林建设中,还要进一步认识森林城市的建设意义,要把加强城市森林建设当做建设生态文明的迫切需要,当作促进城市科学发展的迫切需要,当作提高生态品质的迫切需要,当作增加城市竞争力的迫切要求;持森林建设的正确理念,高标准、高起点地开展城市森林建设。森林城市突出强调的是森林的生态功能,他要求把城市森林当作生态系统来建设,必须坚持近自然、城乡一体、系统建设、可亲近、因地制宜、大树不进城的理念;推进森林城市建设,要正确处理“创森”与创建旅游城市等的关系,要正确处理集中抓与经常见的关系,要正确处理数量与质量的关系,要正确处理基本建设与功能开发的关系。 在听取情况通报和专家意见后,州委常委、西昌市委书记邓显祥表示,检查验收组以专家的眼光,从专业的角度,立足更高的层次要求,指出了西昌市创森工作中的问题和薄弱环节,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这些意见将是西昌市整改的重点,也是今后努力的方向。西昌市将参照检查验收组提出的意见,逐条研究,逐条整改,按“国家森林城市”的标准来谋划、部署和落实绿化造林工作,做到标准不降、干劲不松、力度不减,努力实现绿化水平年年有提高、城乡面貌年年有变化。 会议由国家林业局宣传办处长曹靖主持,检查验收组全体成员及省林业厅陪同检查领导出席会议,州委常委、西昌市委书记邓显祥,西昌市委副书记、市长李俊等州、市领导参加会议。
古树保护受肯定 13日一大早,检查验收组在州市领导的陪同下登上泸山,查看名木古树保护情况及泸山植被。 目前,西昌全市676株名木古树已全部建立了档案。其中,一级保护8株,二级保护41株,三级保护627株。而在泸山光福寺内,就有著名的九龙汉柏。 进入光福寺,远远地,检查验收组就看到一株大树九根苍劲的树干形如九条盘旋的巨龙指向苍天。这正是传说中的九龙汉柏。 相传,这汉柏为西汉惠帝所植。算起来,这棵柏树已经在泸山脚下顽强生存了2000多年,是不折不扣的“老人家”。古树的主干已经干枯,目前仅仅在南侧和西北两侧树冠有少量绿枝。为此,西昌市提出要让九龙汉柏再活500年,全力抢救这棵珍贵的汉柏。 检查验收组专家详细了解了抢救九龙汉柏的方案,并实地查看了方案实施的情况和成效。 多年来,西昌市对全市行政区域内的古树名木组织专人统一进行全面普查登记,将其生长地的环境,生长情况,树种、树龄进行现场资料记录后挂牌建档,再根据档案管理要求进行后期资料汇总,同时明确责任单位和责任人,签订了古树名木管护责任书,落实了管护措施。全市各级政府设立古树名木保护专项经费,建立古树名木保护专项基金,并通过认养、捐助、拍卖古树名木冠名权、形象使用权募集基金。开展古树名木保护及复壮技术研究,积极应用新技术、新材料和无公害病虫害防治技术,对古树名木进行抢救复壮和保护设施的建设维修,确保古树名木的健康生长。 目前,正邀请四川省森林监测中心编制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电子信息平台,其中,将西昌市每株古树名木纳入GPS定位,并采用ARCGIS系统采集数字图像,建立数据库,进一步规范和提升西昌市古树名木管理水平。 在了解相关情况后,检查验收组对西昌进行的名木古树管理与保护工作给予了肯定。 随后,检查验收组来到凉山彝族奴隶社会博物馆,查看了泸山植被情况。泸山的森林覆盖率达到90%,看上去苍翠欲滴。检查验收组的专家领导对泸山植被保护情况十分满意。 “宣传报道很好!” “这个‘走进西昌,拥抱森林’的宣传报道很好嘛!”早在11日检查验收组第一天听取西昌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汇报时,国家林业局宣传办公室副主任、检查验收组组长叶智就对本报进行的西昌“创森”宣传报道给予了好评。 其实在当天的汇报会开始之前,检查验收组的成员们一看到面前摆放的当天《凉山日报》,都认真地看了起来。一版《走进西昌,拥抱森林》更是吸引了检查验收组成员的眼球。 “这次创森的宣传报道很好,充分地让广大群众加入到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工作中来。”在13日进行的西昌创建国家森林城市通报会上,叶智拿着当天的《凉山日报》说,“从上面刊登的这些中小学生的作文来看,西昌在森林文化、生态文化建设上是下了功夫且很有成效的,就是要营造浓厚的生态文化氛围,让全民都参与到森林城市建设中来,保护森林。” 国务院参事、中国林科院首席科学家盛炜彤:现在西昌以榕、樟、三角梅为主进行种植还是单一了一些,可以多种一些其它的本土树种,如栓皮栎、黄连木、乌桕等等;在绿化的层次结构上,要增加一些层次;要加强苗圃建设,花更少的钱办更好的事。 华南农业大学教授李敏:西昌“创森”为少数民族自治地区弘扬生态文化、维持生态平衡起到示范作用,为经济欠发达地区发展绿色产业、促进生态旅游提供了样板,为多民族聚居地区探索了城乡互补协调发展的道路。建议进一步发展骨干树种,特别要发展乡土树种。 西南林学院教授、博士赵林森:建议进一步丰富绿地层次结构,重视行道树与绿地密度,考虑综合生态效益,进一步鼓励群众参与。 安徽农业大学教授、博导吴泽民:建设城市森林和建设城市生态系统的总体定位要充分转化为实际行动,河流水系治理按小流域治理,强调河岸植被恢复,邛海周边要注意开发度,适当保留原有湖岸生态系统,城市森林建设树木用量大,管护任务重,要探索和建立管理系统。 建筑很有地方特色 “这些屋檐上怎么都是画的红、黄、黑三种颜色?” “这个房屋的外墙上都有牛角的装饰?” 在大箐乡白庙村、安哈镇,检查验收组在检查西昌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相关工作的同时,对房屋建筑所运用的彝族特色很有兴趣。 州市陪同检查的负责人详细介绍了彝族的一些文化。彝族人民喜爱红色,它象征勇敢、热情;黑色表示尊贵、庄重、;黄色代表美丽、光明。三色错综调配,间隔使用,色彩明快艳丽。在西昌的很多建筑物都用这三种色来进行房屋的外观装饰。 而飞檐和外墙用牛角造型进行装饰,主要是彝族对牛的勇猛精神的一种敬佩。每年的火把节上,斗牛比赛都是少不了的。可见,彝族对牛的偏爱。 检查验收组的成员们对于西昌在建筑装饰上大量使用彝族特色的符号,都给予了肯定。 而在黄联关大德镇,看到很多房屋白底的外墙上都有鲜红色的客家标识,也给检查验收组的成员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编辑:骆强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