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食、住、行”是人们生活的四个基本需要,随着科技的日益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这四种“需要”,已经不满足于仅仅只是“需要”,一些新的元素,诸如“时尚”、“环保”、“低碳”、“复古”……为“需要”注入了新的血液,赋予了新的意义。民以食为天,“食”作为民生最基本需求,但饮食文化发展至今天已经不再只以“果腹”为标准,食客们更要求吃的得有特色、吃得有品位、吃得更健康,“健康”成为饮食文化的关键词。 大鱼大肉、纵情豪饮、杀猪待客……凉山人民在饮食文化、酒文化方面也尽显豪放气概。“无肉不欢”、“无酒不畅”悄然间成为风气,席卷州内各个角落,并且根深蒂固,横行多年,如今,在国内“养生”风的冲击下,各类健康饮食概念以迅雷之势遍布大街小巷,成为大家最为关注的话题。在西昌,新概念餐饮、新概念食品也如雨后春笋,应接不暇,美食天地,飘着“健康”的香味。 “素食”——低碳生活 坨坨肉、烤牛腿、酸菜鸡、烤鱼烤虾烤贝壳……荤菜占据了西昌人饭桌的主要位置。大快朵颐、推杯换盏之间,“啤酒肚”挺起了,各种“富贵病”也不约而至,人们逐渐远离健康。 如今,“素食低碳生活”在西昌也悄然兴起,4月24日,记者来到海河路新开业的一家素食餐厅。发现来“尝新”的人们还真不少。据老板介绍:该餐厅推行低碳生活方式,鼓励民众少吃肉,一为减缓全球暖化,二为健康而“素”,餐厅食物少油、无油、低盐、低糖,选用“绿色”食品,而在这些条件的限制下,菜肴味道仍然保持鲜美,便是其中的难度所在。 一位叫小涛的“素”客说:“我原本也是无肉不欢的人,顿顿必须吃肉,现在得了脂肪肝,不得不放弃肉,这实在是太痛苦了,今天在素食店,吃的是素菜,品的确是肉味,让我大饱口福,尤其是这个‘回锅肉’,和肉做的没有什么两样嘛,无论是在视觉上还是在口感上感觉特棒,鱼和熊掌我都得咯!” 科学飞速发展,社会繁荣变样,当今,“低碳、环保、节能、健康”的生活方式成为大家探讨的主题。低碳,从素食开始。 “豆浆”——养生时尚 最近,张悟本先生的中医养生之道红遍全国各地,深入人心,在张悟本先生眼中吃饭的目的是:第一,维持生命,第二,预防疾病,第三,治疗疾病。如果你不知道张悟本,那么,你out了。 张悟本热、养生热让这个暖春提前进入了夏日,健康之道深入人心。 张悟本说:“炒的不如煮的,煮的不如生的。” 于是,生食蔬果就成为了时下最“潮”的食法。海椒面拌生菜、凉拌生苦瓜、白糖生藕片等“生菜食品”席卷而来,白萝卜、红萝卜、西红柿也成为了市民不离手的水果。 张悟本说:“肝喜欢吃绿色,心吃红色的,脾吃黄色的,肺吃白色的,肾吃黑色的。”这些五颜六色的食物不是别的,正是绿豆、红豆、黄豆、芸豆(白)、黑豆,一口气建议这么多豆子,可见张悟本先生对豆子的喜爱和推崇。 张悟本对豆子的热爱和推崇,随之而来的便是豆浆机的热销。 4月20日,记者在各大超市看见,大哥大姐大叔大婶,还有年轻的女孩,买豆浆机的人还真不少。记者十分纳闷,上前询问。 27岁的许女士说:“豆子那么好,早餐又那么重要,每天早上不喝一杯豆浆对不起自己。” 48岁的蒋女士说:“我们现在就晓得,钱啊、名啊都不如健康重要,与其等病了再花钱买药,不如早做准备,储蓄健康。” “我以后不吃反季节水果了。”“我每天要坚持吃2个苹果。”“我下午吃素食……” 在这个日益变暖的地球,人们对健康的渴望空前高涨,吃饭,不仅仅是为了果腹、解馋,低碳、环保、健康、天然才是这个时代最时髦最前沿的理念。从前“吃了么?”的问候语即将被赋予更深沉的意义——“今天,你吃得健康么?”“今天,你注意养生了么?”“今天,你‘低碳’么?”…… 本报记者 马婷
编辑:骆强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