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凉山频道消息 西昌市以市直部门分别与农村支部结对共建为载体,深化拓展“领导挂点、部门包村、干部帮户”活动”,围绕城乡统筹发展抓党建,把党的组织资源转化为发展资源、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组织活力转化为发展活力,着力构建统筹城乡基层党建新格局。 一、结对共建提升学习力,实现“思想统筹”。一是组织生活共过。以城乡支部联谊的方式,共同开展组织生活,促进城乡党员交流与沟通。提高农村党员的政治思想和理论水平,加深机关党员对“三农”问题的认识,深化广大党员对统筹城乡党建的理解。二是生活困难共帮。机关党员与农村留守儿童、空巢老人、贫困群众结对交亲,帮助困难群体解决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三是现代教育共享。全市建设136个农村现代远程教育站点、“手机报”教育平台等建设,搭建城乡党员学习教育互动平台。四是先进典型共创。深入开展“三级联创”活动,营造城乡基层党组织互学、互帮、互赶、互超的良好氛围,打破城乡党建封闭状况,使城乡党建互相衔接、互促共建。 二、结对共建提升创新力,实现“资源统筹”。在全市机关、企事业单位、乡镇村(社区)中,积极探索城乡党建工作的创造性统筹,选好配强村党组织书记,以“六强”党组织建设为目标,着力提升党员队伍建设科学化水平,推进党的组织、工作、凝聚力全覆盖。一是区域联建式,按照资源共享、以强带弱的原则,实行村村、村企、村与乡镇机关事业单位的联建,促进城乡生产要素和党建要素优化配置。二是产业链结式,以产业为主体,以“支部+协会”、“ 公司+协会+农户”等形式,发挥产业型党组织在统筹城乡党建中的作用。三是社区互动式,17个城市社区与5个农村社区对接,开展互联共建,推动优势互补,促进发展双赢。四是部门帮扶式,69个市直部门与37个村支部结对共建,结对面达100%,对农村开展帮扶,引领农村发展。 三、结对共建提升执行力,实现“服务统筹”。切实加大统筹城乡党建工作力度,扎实推进统筹城乡党建“一体化”。一是城乡基层党建共建。健全党建领导小组,定期研究部署党建工作,整合党的组织资源和行政资源、群众资源、社会资源等要素,发挥党建资源最大效益。二是城乡党员教育共抓。为农村党员外出务工提供技术、信息服务,对回乡创业人员,给予政策扶持,重点帮扶。选拔37名优秀机关干部,驻村担任党组织副书记或村主任助理,帮助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干部锻炼成长。组织涉农专家、技术骨干深入农村一线,开展技术咨询和信息服务。以市委党校为主阵地,定期组织农村基层党组织书记开展集中培训。大力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提升农村党员整体素质。三是流动党员教育服务共管。建立健全城乡一体的流动党员动态管理机制,为外出、外来流动党员在就业、培训、维权以及子女入学等方面提供帮助。 四、结对共建提升战斗力,实现“发展统筹”。将城乡的资金、技术、人才优势与农村的土地、资源、劳动力优势等有机结合,按照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总体要求,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一是整合资源共办公益事业。引导市直部门包村单位筹资帮助农村兴办公益事业。投资3893万元,改造白马、马鞍山通乡油路26.46公里。投资13600万元,修建10.5公里海河防洪堤、2940万立方米东河水库、7.2公里黄联大德安宁河堤防等农田水利项目。二是结对帮扶共解基层难题。组织城乡党组织送项目、送技术、送温暖到农村,帮助农村支部,制定发展规划,找准发展路子。积极倡导和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开展新农村健康文明新生活宣讲和送板凳活动,向群众发放了2264张桌子、4604根凳子、1510张毛巾、1205个盆子、525条肥皂、206盒牙膏、618把牙刷、601袋洗衣粉等价值167982元的生活用品。帮助特困群众、失地无业农民、残疾人以及“零就业”家庭等就业创业。实施彝区“三房危房”改造。三是畅通诉求共促城乡和谐。市级领导干部带头转变作风,深入一线、深入群众,关心群众信访问题,落实领导包案制度,逗硬“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责任追究制”,推进政务服务进乡村、进农户,提升服务效能,推动“保稳定”向“创稳定、促和谐”转变。
(徐兵)
编辑:骆强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