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四川在线首页 >> 凉山频道 >> 西昌 >> 正文

百年一遇的大旱之年 西昌水利设施显神威
http://www.scol.com.cn 四川在线 ( 2010-5-20 9:34:18 ) 来源:凉山日报
 

   土地龟裂、河水断流、水井枯竭……一幅幅触目惊心的画面,出现在我国西南大地。但是,同样也地处西南一隅的西昌市,却对大旱有着极强的免疫能力。并且迎来了一个丰收年。
  据西昌市蔬菜局的统计数字显示,西昌市2010年全市种植蔬菜面积达7.2万亩,产量达15.5万吨,都比2009年的同期有所增长。另据西昌市统计局4月中旬公布一份数据显示:今年西昌洋葱种植面积42720亩,预计产值将达到2.1亿元,同比增收8000万,增长61.5%,农民人均纯收入1546元,同比增长11.95%。
  春末初夏是西昌市耕种最繁忙的季节,走在安宁河畔,映入眼帘的是群众们在田间地头忙碌的播种的身影,好一片希望的田野。不仅是安宁河畔,远离安宁河畔的小乡村的春耕景象也跟安宁河畔的别无二致。
  近日,记者在西昌市西乡乡民源村四组采访时,村民马实福说,村上就没缺过水,啥时要水灌溉蔬菜都可以。
  一切的一切,都在彰显着秋、冬、春三季连旱的大干旱对西昌市人民的生产生活没有造成影响,反而获得了意外的增收。
  大旱之年的西昌市为什么能够从容应对,安然度过的呢?
  这一切都得益于西昌市历届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农业农村工作,一直以来都重视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与不管遇见什么事情,也不管多么困难,都要坚持水利基础设施优于其他建设,而且多年来持续不断地加大投入,使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及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不断提高的施政纲领密不可分;也得益于旱情发生后,西昌市迅速启动抗旱减灾预案,采取多项有效措施,从而确保了大旱之年仍然能保持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
  加大资金投入完善水利建设
  西昌市多年来一直坚持以人为本,按照全面、协凋、可持续的发展战略,以保障农民饮水安全、保障农业用水安全和保护生态为目标,以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为 核心,加强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进农村水利管理体制改革,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服务。把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作为责无旁贷任务,坚持建设、完善水利基础设施工程体系。为西昌市奔小康、建设新农村和建设美丽富饶文明和谐的安宁河谷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记者从西昌市水务局了解到,近年来,西昌市始终坚定不移地加大对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力度。仅2009年就投入1.76亿元,实施建设的水利工程有:
  东干渠渠系配套工程——盐中灌区九龙堰水利血防工程、粮食产区改造工、未及渠系改造工程,使25功力的主渠道输水时间由原来的5天缩短为5小时,解决了7万亩耕地灌溉难和7万群众生产生活用水困难。
  总投资1.5亿元的东、西、海三河综合整治工程简称三级提防24余公里、标准堤防38.47公里。
  投资6140万元在大兴、黄水、阿七等16个乡镇实施烟水配套工程灌溉渠道202条147公里、管网945公里、水窖365口1万立方米、水池155口1.38万立方米、新建山坪塘3口3.57万立方米,极大地提高了高山及二半山区耕地灌溉条件。
  ……
  目前,西昌市共建成水利灌溉工程1175处,其中引水渠埝430处(灌溉面积万亩以上的中型水利工程6处),蓄水工程619处(水库20座,山坪塘599座),提灌站126座,水利灌溉工程有效控制灌溉面积为38万亩。仅2007年至2009年三年就累计投入资金4.29亿元。
  数字看起来有点枯燥,但是也是最具说服力的。数字的背后却反映出西昌市的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年年步步高;抗灾能力得到保障,从而确保了群众的年年好丰收。
  多种措施应对大旱
  “要不是市政府出钱维修好提灌站,我们的田地早就干裂了。”西昌市川兴镇新桥村一组的杨大叔指着大片用邛海提灌站水灌溉的田地说道。
  据了解,仅2010年春季以来,西昌市又投入资金600万元对全市26个乡镇的47个水利基础设施进行灌溉、防洪等功能的加固、提升。目前全部工程都进入竣工验收阶段,又将大大地提升西昌市抗旱保春耕和防洪的能力。
  除了水利建设外,针对旱情,西昌市健全科学的水资源统筹管理体系,水务等防洪抗旱指挥部成员按责任分工抓好抗灾工作,先后深入37个乡镇开展抗旱减灾调查和抗旱工作指挥42次,收集整理灾情统计信息1500余份,投入抗旱资金745万元。建立水利基础设施排查岁修长效机制,合理科学地节水、调水。
  去年底,西昌市就对周公堰、安远堰、马鞍渠、九屯堰、盐中灌区等五大进水口进行了修复,完成九屯堰抗旱应急挡水围堰、安远堰抗旱应急引水渠和猫山水库等14座病险水库整治。同时,对沟渠进行了清淤整治,减少了水量的流失,8万亩农田春灌用水得到有效保障。另外还聘用15名基层水管人员常驻全市4大灌区,保证各灌区科学调水、高效用水,协调解决村民用水矛盾30余次。
  利用好现有的水资源后,千方百计寻找新水源也是抗旱的一个重要措施。西昌市因地制宜地采取打井、架线、抽水、开渠等综合措施,有外引条件的地方抓住时机多引、多提、多拦,充分利用各种小型水利设施的蓄水,增加抗旱水资源而有效缓解了旱情也是西昌市抗旱的一大特点。目前,全市打井53口,已投入抗旱提水设备371台13.43万千瓦等,解决了农村饮水困难6700余人,牲畜7600余头,浇灌受灾农作物面积2.7万余亩。
  “加大项目规划储备;加快启动灌区建设;加强水资源的调度、统一管理;解决好用水纠纷和宣传节约用水等意识。”谈起西昌水利的建设和如何引导群众渡过旱灾时,西昌市水务局局长李荣成说道。
  据了解,西昌市在做好目前的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工作的情况下,积极参与建设美丽富饶文明和谐安宁河谷的规划编制工作和十二五的水利建设规划。

编辑:骆强 [关闭窗口]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