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事,马上就好,请再给我讲一讲,我这个果园的石榴应该如何修剪管理”。已经从几个石榴园里出来了,但是,谢文刚依然拉着柏永耀专家的手,一个劲儿地往自家的石榴园里带,丝毫不理会车上的工作人员已经多次催促专家上车的事实。终于还是把柏永耀拽进了自家的石榴园里。 “你看,枝枝丫丫多,长的像扫把一样,坐果却很少,这是怎么回事呢?我们应该咋个整才对啊?”一进果园,谢文刚抓紧咨询起了有关自家石榴园的管理和修剪方面的知识,跟进来的几个村民也鸦雀无声,竖起耳朵,仔细倾听专家的讲解。 “这里的主要问题,还是每一株石榴树的主杆太多,修剪太多,致使石榴树长的比较凌乱,导致整个果园通风透气度不够,所以坐果率就很低啊”。柏永耀边看边解释道。谢文刚等村民听得点头不已,暗自佩服。 这是“全国百名科技专家和致富能手进凉山彝寨”活动专家来到西昌大德村,村民不想让专家离开的一个场景。能让种植了多年石榴的农民折服不已的人,自非等闲之辈。 他,就是柏永耀,是来自全国四大石榴产区之一的陕西临潼,是西安市临潼区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工作委员会主任,西安市临潼区石榴产业协会会长,西安市临潼石榴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农艺师,著有《石榴栽培新技术》、《石榴修剪的理论与实践》、《石榴有机栽培技术》等著作,曾荣获陕西省果业明星、感动临潼十大杰出人物、临潼区兴乡富民好公仆称号,2009年,被评为“中国合作经济年度人物领军风采奖”。他几十年如一日,研究石榴栽培技术,积累了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 正因为有如此深厚的“功底”,柏永耀成为了此次由中国科协、国家民委、农业部组织的“全国百名科技专家和致富能手进凉山彝寨”中的专家。 “能用自己的所学,为凉山的农民朋友们服务,这是我的荣幸”。柏永耀这样说。18日上午,柏永耀就风尘仆仆地来到西昌市大德村。一到村上,他就开始讲座,给当地村民们传经送宝,从石榴种植的基本技术和理论、如何种植无公害石榴等方面,讲授石榴种养技术。 柏永耀在讲座中说,祖辈流传下来的栽种石榴方法就是:开春掐芽,酷暑打药,深翻地除草,用沾农药的棉花塞到果蒂防害虫。其实,经一冬孕育的芽子营养充沛,能产大果子,化学药品渗入果内,果子长不大还口感差,人吃有农药的石榴还会得病,到头来反而得不偿失,我们要从追求生产过程的最简化和生产结果的最佳化出发,用科学的方法种植管理石榴。 “石榴像一个脾气不好的人一样,你一修剪枝桠,它反而长得更快更乱,挂果更少,所以我们必须顺着石榴原有的生长方向,引导利用好石榴生长的原动力,减少主杆,一般一棵石榴树只留一根主杆就够了,留出足够的空间,保持良好的透气度,引导培育好结果枝,让每一棵石榴都挂出更多的果实,产生更大的效益”。 生动的比喻,浅显易懂的阐述讲解,让大德村的石榴种植大户们听得入迷。 大德村是国内远近闻名的“石榴村”。全村8个村民组407户人家,共有耕地面积2765亩,其中种植石榴2675亩,石榴产业成了村民致富的龙头产业,石榴产值达到1080万元,石榴成了大德村人发家致富的“金疙瘩”。 “我这个园子有近5亩,以前收入达到4万多元,这几年不行了,病死的很多,挂果也很少,请专家给我看看是怎么回事?”举行完讲座,柏永耀就来到谢朝忠的石榴园子里实地“诊疗”,谢朝忠拉着专家的手问道,显得很迫切。 “你这个园子,包括这个村里的大多数石榴园,地势都比较低,地下水位高,石榴喜旱不喜湿,导致石榴长势趋弱,抗病害能力减弱,瓜果能力降低了,加上你们采用的管理方法比较传统,石榴树病死的多,坐果率低是必然的”。 针对这种情况,柏永耀给谢朝忠开出了“处方”:除了减少主干,少剪枝叶外、培育好挂果枝外,树下要种草,以达到平衡生态,吸收地下水,减少潮湿和防治病虫害的目的,不能采用环形施肥的老办法,以免烧坏树根,导致石榴树枯死,要用条形施肥或者撒肥的办法施肥。 “真对,真对啊,我还以为是得了什么病才枯死的呢,找了半天也没有找到原因,原来是这么回事啊!现在明白了”。谢朝忠听得认真,想得深刻,对专家给出的“诊疗”意见赞许不已。 “西昌气候光热资源得天独厚,石榴产业发展前景很好,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基础,目前最关键的问题是进一步提高农民的种植技术,这是西昌石榴产业跨上一个新台阶的核心问题,可以重点培育一些大户,成为生产技术骨干,将其园子建成示范园,让广大种植户现场学习,形象好懂,效果就会很好,然后以点带面,推动整个石榴产业的上档升级”。柏永耀对西昌石榴产业作出这样的建议。•本报记者 苏华•
编辑:骆强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