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1期

800多年后的今天,元宵节依然保持着赏花灯、猜灯谜、吃汤圆等传统习俗,不过,毕竟时代在变,四川人在因承传统的同时,也丰富和更新着元宵节的内容。就地过年的2021,元宵节就解锁了不少潮玩新方法。
  千百年来,无数文人墨客留下大量描绘元宵节的诗词。著名诗人周啸天欣然应邀,为读者们妙解元宵诗词。在他看来,“除夕诗词断愁肠,元日诗词喜洋洋,元宵诗词最热闹,总而言之,是渐入佳境。”
  在四川,闹元宵是欢庆春节的高潮。元宵节又称灯节,虽然各地“闹”法,各有不同,但这一天,人们都会张灯结彩“闹”元宵,火树银花“赏”花灯,再辅以一碗汤圆,元宵节就算过得圆满了。
  ——人文天府,文化四川,在这里,天府周末与你每周相约。

更多
城市更新 元宵“上新”
古诗词里的元宵
张灯结彩闹元宵

本期关注

元宵“潮”玩法

时代在变,四川人在因承传统的同时,也丰富和更新着元宵节的内容。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宋代词人辛弃疾在元宵节写下的《元夕·青玉案》脍炙人口,让人诵读至今。
  800多年后的今天,元宵节依然保持着赏花灯、猜灯谜、吃汤圆等传统习俗,不过,毕竟时代在变,四川人在因承传统的同时,也丰富和更新着元宵节的内容。这不,就地过年的2021,元宵节就【详细】

祈福10万+,潮街区再现唐宋“十二月市”

2月23日早春暖阳当空,位于成都太古里广场的红色古风祈福站,在汇集时尚潮男潮女的春熙路显得格外醒目,入门处用加粗楷体写着中式传统对联:“嘉节号长春、新年纳余庆。”这幅对联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幅春联,出自五代十国时期后蜀皇帝孟昶之手。

  潮街区注入传统文化后,对年轻人有新鲜的吸引力。“良辰吉日时时有,锦瑟年华岁岁拥。”“斯人若彩虹,遇上方知有。”“感谢遇见生命之光的你。”“祝自己三年级下学期考300分。”走进祈福站,手写的祈福明信片铺满了祈福墙四周,一层又一层,不少诙谐幽默、朴实温暖的心愿【详细】

老区新剧场,眷侣夜游元宵诗歌快闪

夜市夜食夜展夜秀,汉服综艺儿童剧相声……驷马桥街道的“北门里·爱情巷”是夜游锦江线的起点,也是不少成都老北门人的元宵消遣之处,凤求凰剧场是这条线上唯一的剧场。

  新春来临之际,剧场每天下午有不同的免费惠民演出——经典格林童话亲子互动剧《白雪公主》、都市爱情话剧《37.2℃》、新春欢乐荟川味小品相声、川剧变脸、传统文化皮影戏表演等。当夜幕降临,爱情巷又呈现出另一番不同的味道。在临街的清吧里,古筝弹奏、香囊送福等节目轮番上演,在烟火气十足的巷道间,文艺诗书气氛也被拉满。【详细】

沉浸式“穿越”,东坡文化注入眉山水街肌理

“强烈建议你一定要来眉山耍一盘!”2月22日22时,眉山市水街街口,来自成都的张梅香开心地给闺蜜打电话,兴奋地向电话那头分享着她在水街的游玩体验。在这里,张梅香似乎“穿越”到了宋朝,路上有着古装的行人,街区有宋文化主题演出,店里可饱尝东坡美食……曾几何时,眉山水街就成了热门的网红打卡地。“在牛年春节期间,每天都有上万名游客涌入眉山城区,由于游客太多,我们不得不做出限流措施。”眉山市东坡区文广旅局局长张睿眉说。

  仿古街区在成都及周边地区比比皆是,春节期间,为何眉山的水街出类拔萃?眉山市文广旅局长刘友洪分析【详细】

院子里过节,宜宾“文化艺术院落群”泡在酒茶里

宜宾,既是一座泡在酒里的城市,也是一座泡在茶里的城市。3000余年的种茶史,让茶成为宜宾人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个元宵节,宜宾冠英古街推出特别串烧演出,由专业演员带来川剧变脸、吐火、茶艺表演,在这里,观众可品茶水的清新,也可感受古街的灵魂。

  演出地点设在冠英古街的文化艺术院落群中“那年茶馆”,这个茶馆古风浓郁,是仿照上世纪的茶馆风格修建而成。在这里品茶看戏,与清茗、盖碗、茶点、土碗菜、灯笼、戏台等相伴,不乏穿越感,很明显,那年茶馆不仅是一个复古茶馆,更像是一个活态的文化博物馆。春节期间,那年茶馆每天“茶客”如织【详细】

图集

本期关注

诗里的元宵

"氛围组"的诗人们是如何带动节奏的呢?

2月26日,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千百年来,无数文人墨客留下大量描绘元宵节的诗词。“灯火钱塘三五夜,明月如霜,照见人如画。”“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2月19日,元宵节前夕,著名诗人周啸天欣然应邀,为读者们妙解元宵诗词【详细】

张灯结彩 下笔有神道不尽繁华盛世

“在所有传统节日中,最令人心动的就是元宵节了。”周啸天介绍,元宵是送年的日子,这个夜晚,张灯结彩。“灯”,是元宵诗词中被广为描绘、着墨最多的对象。“灯带来光明,带来希望。”

  最初,元宵节不叫元宵节,还只能叫上元节。据南朝宗懔的《荆楚岁时记》记载,“正月十五日,作豆糜,加油膏其上,以祀门户。其夕,迎紫姑,以卜将来蚕桑,并占众事。”祀门户、迎紫姑,这些为农作生产操着心的活动,似乎是静悄悄的。到了唐代,人们开始会玩儿了,上元节开始有了夜晚观灯的内容。“一俟张灯结彩【详细】

谈情说爱 只是因为在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眼

元宵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中一个浪漫的节日。古时,女孩子是不允许出外自由活动的,但元宵节就可以结伴出门赏花灯。于是,在流光溢彩的街巷,青年男女擦肩而过,多少爱情由此生发……所以,元宵诗词中,除了写“灯”,谈“情”也是“氛围组”的重点。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满春衫袖。”不得不说,北宋大文豪欧阳修的这首《生查子·元夕》,真是元宵爱情诗的经典!“这首词写恋爱中的男女,借观灯之名,行约会之实,妙于构思,结构上借鉴唐人崔护《题都城南庄》‘桃花人面’之法。”周啸天解析道,“整首词上片说去年的情投意合【详细】

闭门谢客 提笔三行叹的是世事悲凉

作家白先勇曾说,中国文学的最高境界是“王朝兴亡的沧桑感和世事变幻的无常感”。如果说《生查子·元夕》中,欧阳修的伤感还仅限于儿女情长,那么,总有那么些人,能够透过繁华看悲凉。他们的笔下,也有元宵的盛况。他们如同时代的记录者,用孤独和失望留下千古绝唱。

  本以为,周啸天推荐李清照的这首《永遇乐》,也是谈情说爱“氛围组”。谁料,女词人写的却无关风月。“落日镕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详细】

图集

本期关注

张灯结彩闹元宵

在四川,闹元宵是欢庆春节的高潮。

元宵节又称灯节,这一天,人们张灯结彩“闹”元宵,火树银花“赏”花灯,辅以一碗汤圆,元宵节就算过得圆满了。
  2月22日,中国·自贡中华彩灯大世界全新开园暨华侨城第27届自贡国际恐龙灯会从“云端观展”走向线下,对外开放。“盐街灯市”,营造出如梦似幻的繁华街景——“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详细】

“赏”花灯 科技让彩灯“活”起来

诗人卢照邻曾在《十五夜观灯》中描述过元宵节燃灯的盛况“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川人在元宵赏灯是传统,自贡灯会更是早已声名远扬。“仅大年三十到大年初二这三天,就有超过1200万网友在‘云’上观看我们的灯会。”自贡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彩灯行业高级工艺美术师万松涛说。

  2月22日,中国·自贡中华彩灯大世界全新开园暨华侨城第27届自贡国际恐龙灯会线下正式开放,现场打卡者众多。负责设计《百年辉煌》和《盐街灯市》【详细】

火龙灯舞 送走秽气迎接新“运”

“锣鼓把节奏给起,大家把龙舞出气势来!”2月22日下午,黄龙溪舞龙队排练现场,70岁的李恩东带着数十名青壮队员,正在为元宵节的舞火龙进行最后排练。30多斤重的火龙在激越的音乐声中,时而翻滚跃转,时而摆首游尾,真正宛若蛟龙出海、气势轩昂,引来围观者阵阵喝彩。这是国家级非遗——黄龙溪火龙灯舞。今年元宵节,他们将在黄龙溪景区广场为八方游客表演彩龙和火龙表演。其中,晚上打铁水、烧火龙等表演,最受期待。

  “今年疫情控制得好,我们也终于有机会陪大家热闹热闹了。”李恩东感慨万千。【详细】

汤圆里 藏着团圆藏着情意

“一碗汤圆满又满,吃了汤圆好团圆。”2月23日,成都市新都区,赖汤圆食品厂一派忙碌之景。加工、打包、发车……元宵在即,赖汤圆的销量也一路长了起来。

  在成都人的记忆里,元宵少不了一碗赖汤圆。
  创始于1894年,赖汤圆迄今已有百年历史,其色滑洁白,皮粑绵糯,甜香油重。创始人赖元鑫从1894年起就在成都沿街煮卖汤圆,他制作的汤圆煮时不烂皮、不露馅、不浑汤,吃时不粘筷、不粘牙、不腻口,是成都最负盛名的小吃之一。
  上世纪70年代,唐章流进入赖汤圆店工作。作为赖汤圆第三代传人【详细】

图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