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四川在线首页 >> 凉山频道 >> 西昌

09年西昌自来水供水水质综合合格率达99% (2009-12-26 10:54:22)
  2009年以来,西昌市自来水销售量1760万吨,销售收入4439万元,共安装供水管道14.49公里,维修、抢修城区自来水管道138处/次,工业总产值完成4439万元,工业增加值完成2920万元,全年实现利润300万元,供水水质综合合格率达99%。
优化发展环境 推动西昌经济社会发展 (2009-12-25 14:46:38)
  提高认识,增强优化重点项目建设环境的紧迫感;强化属地管理,确保重点项目建设实现乡村组零阻工;齐抓共管,确保重点项目建设服务实现零障碍;从严打击,保持对非法阻工及黑恶势力的高压态势,确保重点工程建设环境整体优化。18日,西昌市召开重点工程建设环境整治暨法制宣传教育会,对全市重点工程建设环境整治暨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作出了安排部署。
西昌市规模最大的一次征地拆迁工作开始 (2009-12-25 14:34:08)
  西昌市一环路土地收储是西昌市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征地拆迁工作,工程将涉及一环路片区西郊乡、高枧乡、海南乡的2800余亩土地,1800户、6000余人。广大村民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决策,支持政府土地收储,加速城市发展上档升级。图为12月23日,西郊乡尤家屯村五组村民在拆迁。
廉租房:圆了困难群众安居梦 (2009-12-25 14:31:17)
  “感谢党和政府,让我们圆了住上楼房的梦!”迎着冬日暖阳,走进位于西昌市河东街的廉租房住宅小区,处处能听到群众发自内心的赞扬声。
  河东街的廉租房小区于2008年10月21日正式破土动工,一期工程建设的240套廉租住房于今年5月建成投入使用,使众多困难群众住上了梦寐已久的新房。
西昌河东村饮用水困难 (2009-12-25 14:30:19)
  近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西昌市西郊乡河东村近两个月来井里持续无水,影响了村民们日常生活。
  河东村一组赵组长揭开自家干枯的井告诉记者,这两个月来,没有了井水,村民们也就失去了日常生活用水来源,大家只能自行想方设法解决。有的村民还不得不去东河河坝里拉来河水用作洗漱,有的远赴其他乡亲戚朋友家里去取水回来饮用,有的直接在商店购买纯净水回来煮饭。村民廖大姐说,自己已经两个月没有洗脸了。
至11月西昌市累计保障农村低保133262人 (2009-12-25 14:26:59)
  1-11月,西昌市共取消因收入超标、死亡等原因不再符合农村低保条件的482人,同时新增符合条件的农村低保户458人。截止2009年11月底,全市共有农村低保户5339户、12218人,占全市农业人口的3.1%,人均补差40元/月,1-11月累计保障133262人次,累计发放低保金654.8万元,累计月人均补助49.1元。

西昌市拟投资3300万元打通城市九条断头路 (2009-12-25 14:20:49)
  为了抓好城乡环境综合治理道路的死角,方便市民出行,西昌市计划投资3300万元。打通城市九条断头路建设工程。
  目前,九条断头路建设项目已完成立项和设计方案编制工作,其中,长安西路、二环路、达达路、电信路、康庄路、新村东路、正义路等七条断头路已通过招投标程序,确定了施工队伍,11月已进场施工。
西昌实现五保对象应保尽保按标施保目标 (2009-12-25 11:37:02)
  2009年,西昌市1360名五保对象,已全部纳入五保供养保障范围,除69名集中供养的五保对象按照每人每月200元的标准发放救助金外,其余1291名分散供养的五保对象按照150元钱的标准发放救助金,1—4季度全市共下拨五保供养经费281.5万元,实现了五保对象“应保尽保”和“按标施保”的目标。

1.24亿元 让西昌偏远彝乡通油路 (2009-12-23 9:44:20)
  “真让人想不到,以前车辆都要跑三个多小时才能到的巴汝乡,现在一个多小时就平稳安全到达了。这通向彝族山乡的油路修得不错,真正是一条安全路、致富路、团结路!”
  12月10日,西昌市部分省、州、市人大代表来到该市最偏远的牦牛山视察已经通车的37.7公里油路时,发出了这样的感叹。
前11月西昌钒钛资源综合投资20亿元 (2009-12-22 10:44:49)
  11月30日,攀钢西昌钒钛资源综合利用项目炼铁、热轧主体工程基础正式开工。截至11月底,攀钢西昌钒钛资源综合利用项目完成投资20亿元。项目“三通一平”工作基本完成,转入主厂房建设阶段。各标段土石方挖运回填剩余约3万立方米,场平工程精平剩余25万平方米,边坡格沟剩余9900平方米,排水沟剩余3600米,截洪沟剩余649米。
西昌:认真做好征地迁移 保障群众利益 (2009-12-22 10:43:17)
  17日,一环路土地收储二组征地拆迁工作会在西郊乡政府召开。会议就就房屋移交、拆除百姓安置等一环路土地收储工作进行再安排部署。
西昌围绕解决四难推进环境综合治理 (2009-12-21 10:18:51)
  2009年,西昌市深入实施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质量管理,着力完善城镇基础设施,切实解决居民买菜卖菜难、乘车难、如厕难、垃圾处理难等“四难”问题。 
发展白庙村的乡村旅游产业 (2009-12-19 15:21:41)
  西昌市大箐乡白庙村位于西昌南郊,全村7个村民小组,共512户2487人,村民经济来源主要来自种植业、养殖业,还有部分系外出务工所得,2008年全村人均纯收入2400元。
  2009年,市委、市政府将白庙村选定为重点彝区“三房”危房改造示范点建设项目。旨在通过一系列“整改动作”,将这个典型的彝族村落打造成西昌彝族风情第一村,把该村建设成为山、水、田、林、路统一规划,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基础设施完善,村庄环境整洁,服务网络齐全,经济快速发展,生活富裕安康,生活风尚文明,生活习惯卫生,民主法治进步,社会安定有序的新农村。
新农村中的彝族风情第一村 (2009-12-19 15:20:56)
  2009年,西昌市委、市政府在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民生。于是提出并实施农村“三房”改造工程,这是解决广大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问题的民生工程和德政工程,更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直接体现,将真正使贫困群众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
收迟尔从:日子越来越好过了 (2009-12-19 15:19:54)
  “这个是我们村的致富能手,你们好好采访下他。”在西昌市大箐乡白庙村村委会主任陈次呷的引见下,正在和开拖拉机回村的儿子交谈的收迟尔从微笑着说:“我找不到啥子说的,党委政府的政策嘛好得很哦!”
西昌市加快推进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变 (2009-12-18 10:20:55)
  2009年,西昌市加快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变,面向市场调结构,依靠科技提高质量,在优化生猪、家禽生产的同时,大力发展奶牛、肉牛、羊、鹅等草食节粮型畜禽生产。围绕生猪标准化规模场(户)、现代农业生猪生产建设、畜禽品种改良目等畜牧产业助农增收工程的实施,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的畜禽商品生产。据预报,2009年全市生猪出栏100.2万头、较上年同期增长22.43%,牛出栏3.52万头、较上年同期增长14.28%,羊出栏25.55万只、较上年同期增长17.09%,家禽出栏1001万羽、较上年同期增长22.67%,肉类总产量10万吨、较上年同期增长19.04%、牧业产值18.22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3.28%。
今年 西昌市阿七乡人均纯收入5200元 (2009-12-16 14:39:44)
  西昌市阿七乡党委、政府在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活动中,认真实践“科学发展观”的真正内容和含义,以发展为硬道理,以民生为根本宗旨,紧紧抓住被列为全市第一批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活动试点乡(镇)的契机,大搞现代农业生产建设,实现了全乡由过去“穷”到如今“富”的蜕变。
西昌:三项机制助推”两新”组织党建工作 (2009-12-16 10:05:37)
  随着第三批学习实践活动的稳步推进,西昌市按照“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和“服务、促进、引导”的理念,坚持“有利于发展非公经济,有利于加强两新组织领导,有利于加强党员的教育管理和开展党的活动”的原则,结合本市实际创新路、谋实招,全力推进“两新”组织党建工作,增强其肌体活力。截止12月10日,我市1387家私营企业及已登记注册的91个社会团体中已建党组织34个,共有党员564人。
西昌市狠抓三大业园区建设促进大跨越 (2009-12-15 15:13:20)
  西昌市狠抓三大业园区建设促进大跨越。目前,全市工业已形成“一体三翼”发展格局,74户规模以上企业成为新型工业化主体,三大工业园区成为工业主导龙头。
  一、成凉工业园区成为四川省20个重点示范园区之一,入驻企业65户,其中规模以上企业22户。
西昌:“小天鹅”飞出大凉山 (2009-12-15 11:30:22)
  日前,在成都举行的四川省舞蹈家协会第三届“星光灿烂”少年儿童舞蹈展演决赛中,西昌小天鹅舞蹈学校选送的3个舞蹈节目大放异彩,以其新颖独特的编排、精湛高超的技艺、绚丽多彩的舞姿、赏心悦目的舞蹈场面和小演员们惟妙惟肖的表演在众多节目中脱颖而出,全部获得大奖:《飞舞的红裙》夺得中国舞专场(集体舞)决赛节目金奖,《美丽的大脚》夺得表演金奖,《花腰花》获得作品银奖。

上一页  第 17 页  下一页  共25页